自身现量是什么意思
2024-01-10 16:54:11 财经知识
自身现量是什么意思?
自身现量是对存在的识别、辨别和了解,是主体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该概念最早由王夫之提出,并在后来的学术讨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 “现量”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以下是关于“现量”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内容:
- 王夫之是提出“现量”概念的学者。
- 清初的作家叶燮的《原诗》对后世影响较大。
- 叶燮将诗歌的本质概括为“感触起兴”。
- “现量了别”是指将当前的境界与以往的境界进行区分和辨别。
2. 现量与自相与现量的关系
自相与现量是佛教因明学中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对它们的
- 佛教将一切存在称为法,即轨范生物,以别于他物。
- 自相与现量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 现量是对诸法的认知,是对现象的直接感知。
- 自相则是比量的方式,通过概念化得出。
3. 意识的现量和自我认知
意识是生物的神经现象,以下是关于意识的现量和自我认知的相关内容:
- 意识是个体生理功能的产物,是自我感觉和外部感觉的综合。
- 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对自身本体认知和认可。
-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包括对自身认知能力和行使能力的认可。
- 意识的现量是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
4. “现量”理论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现量”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演变,以下是对不同时期的相关内容的
- 在独特时代中,王夫之的“现量”理论占据重要地位。
- 湘学对“现量”理论有一定的影响。
5. 现量与比量的区别
现量和比量是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认识现象,以下是对它们的区别的相关内容:
- 现量是直接感知现象自身以给出性质的方式。
- 比量则通过概念化和逻辑推理以得出。
- 现量是对现象的直接感知,比量则是间接量知现象。
自身现量是对存在的识别、辨别和了解,包括感知和认知的过程。王夫之是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并在后来的学术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自身现量与自相与现量、意识的现量和自我认知、比量等概念存在相关性和区别。现量的理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和演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身现量。
- 上一篇:皖通科技属于什么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