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限售股
2024-02-22 15:24:08 财经问答
什么是限售股
限售股是短期内被限制不能在证券流通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股票。限售股主要包括:
- 股改限售股:是指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转变而来的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市场俗称为“大小非”。所谓“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所谓“小非”指的是限售流通股中占比较低的部分。
-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过了限售承诺期,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的股票。解禁股分为大非解禁股和小非解禁股。解禁股是由于限售股的市场供应增加,容易对股价产生影响。
- 限制流通时间:是指限售股的锁定期限,即限定股东在一定时间内不得转让股份。常见的锁定期限有6个月、12个月、24个月等。锁定期过后,限售股可以自由流通,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买卖。
- 限售股权:指有一定时间一定条件限制出售的股票。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企),有相当部分的法人股。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权,但成本极低(即股价波动风险全由流通股股东承担),股价稳定较低,而部分流通股股东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也同样愿意牵制股价的下跌,这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风险较低的股票波动较小的原因之一。
- 股票短期波段:主要是取决于供求关系,一旦大小非抛售,其他的投资者不愿意接盘,就会出现连续跌停的走势。除了***股没有太大的抛售压力外,其他小非的限售也会对股价造成较大的影响。
- 限售股转让:根据《***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二手车经销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第四条的规定:“单位将其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流通后对外转让…”
第一章节 限售股是指
股权分置改革前未流通股本在股改后获得流通权,并承诺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上市流通或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完全上市流通的A股称为限售流通A股。
一、限售对象及限制与解禁规则
限售股的对象和相关的限制与解禁规则如下:
- 股权分置改革对象:股改前的非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后转换成有限售期的限售股。
- 限制期限:限售股通常有一定的锁定期,常见的锁定期限为6个月、12个月、24个月等。
- 限制比例:大非指限售股中占比较高的部分,占总股本的5%以上;小非则是占比较低的部分。
- 解禁规则:限售股解禁后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
二、解禁对股价的影响
限售股解禁对股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 供应增加:限售股解禁后,市场供应增加,可能导致股价下跌。
- 投资者心理波动:限售股解禁会引起投资者的担忧和心理波动,可能进一步影响股价。
- 市场供需关系:限售股解禁后,供需关系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股价。
三、投资者应关注的因素
在面对限售股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解禁时间:投资者需要关注限售股的解禁时间,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 流通量与股价关系:解禁的限售股数量与股价的关系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 市场供需平衡:投资者需要观察市场供需平衡的情况,以充分了解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影响。
限售股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限制流通的股票,在解禁后可以自由买卖。限售股解禁对股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投资者需要关注解禁时间、流通量与股价关系和市场供需平衡等因素,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 上一篇:华安日日鑫货币a什么时候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