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怎么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部分,由资本家占有并获取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存在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售劳动力获取生存所需。剩余价值产生的方法主要有延长工作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小编将以+的形式详细介绍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和方法。
1、资本主义制度:
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存在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者无法自主占有生产资料,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生存所需。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从而能够占有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2、劳动力的商品性:
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价值和生产劳动力所需的时间决定。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生活必需品,而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正好能够满足劳动者的生存需求,即劳动力价值。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3、延长工作时间:
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产生剩余价值。只要资本家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到超过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以上,就能够产生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工人超过了必要劳动的时间,即超额劳动,并为资本家创造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4、提高劳动强度:
除了延长工作时间,资本家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来产生剩余价值。劳动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资本家可以通过加快生产速度、强制工人加班加点等方式提高劳动强度,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劳动者超过劳动力本身所创造的价值量部分即为剩余价值。
5、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产生的。资本家通过技术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了劳动者必要劳动的时间,从而延长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6、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产生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日,使工人在工作中超过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例如,工人本来只需要工作8小时以维持自身生活,但资本家安排他们工作10小时,其中2小时就是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部分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7、新价值创造: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者为生产自身生活必需品而必须进行的劳动,而剩余劳动时间则是超过必要劳动时间的部分。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劳动者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这部分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满足资本主义制度和劳动力的商品性,并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等途径来实现。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 上一篇:2022黄金下半年行情